致詞文化與工作階級

by Yu Fang
0 留言

前一個月是姊姊小學的校慶暨園遊會,我們一家去看她舞蹈社演出,順便在校園走逛園遊會。

校慶的開幕活動在禮堂,孩子席地坐在一樓,家長圍站在二樓看台,開幕有半小時介紹來賓和致詞。

我們專為孩童辦的重要活動總是要安排「無關緊要」的致詞,有里長、市長、社長、理事長、別校校長、議員、委員⋯,雖然致詞不是講給孩子們聽,而是講給家長的,很遺憾每位長官的致詞單調無趣、麥克風還會在禮堂內回授以致聽得很吃力,觀眾多半索性不聽,坐在地上的孩子們也像毛毛蟲按耐不住。

唯獨姊姊學校校長的致詞是有內容的,遺憾現場觀眾已經躁動不安,我相信大多數家長根本沒有在聽。

聽過幾次校長的致詞,唯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新生說明會那天,校長一間間到新生教室拜訪,誠懇地歡迎此屆的新生以及仔細地說明校舍的施工進度和各年級的空間安排,首次接觸印象良好、如沐春風。

校長的特質很適合對小眾,親切沒有距離感,屬於溫柔棉長的流動;放在大禮堂時,這樣的傳達非常容易被環境所阻斷,也聚焦不了群眾的專注,可惜了想表達的內容。

不是所有人致詞都能讓多數人專心聽,很需要看場合談適合的內容、說話技巧及控制大場的氛圍,如北一女的校長今年的畢業致詞

如果可以,我認為校長若把想要對家長說的,平常做成簡短有趣的影片透過行政傳達給家長們會不會更好一些?有很多話,不是一場30分鐘的致詞就能說完,尤其是教育理念,它需要涓滴地、細水長流地渲染,與其30分鐘對群眾無效的短講,或許拍影片、一封給家長的信都是更趨向一對一細緻的傳遞。

這幾個月較頻繁安排姊姊參加大型圍棋比賽磨練經驗,通常一早報到完之後會有固定的開幕式、長官致詞、大會報告。參加至今,沒有一次不在想,到底官員他們的出現和致詞是什麼樣的意義?為什麼出錢出力辦活動的就必須要上台對參加者說些他們如何促成活動或勉勵選手的話語?為什麼幕後推手一定要上台致詞才能代表他們有做事?沒有致詞的安排所以他們就不願意繼續支持有意義的活動嗎?

我不認為一場大活動沒有致詞就不夠正式,它可以有儀式感,儀式有凝聚共識的力量,如奧運聖火傳遞。我唯一想得到有意義的致詞是另一種:那是眾人景仰的對象在台上發表,你無論如何都想聽,而且內容跟他的專業絕對有關,如圍棋比賽邀請最具代表性的棋王來開場、雲門舞集戶外公演邀請林懷民老師跟觀眾致詞等,這些無疑都會讓現場氣氛更熱絡;但一般教育活動邀請政治官員致詞是模糊了活動的主角是誰,甚至也是一種把身份階級化的刻板印象。

即便是小孩為主的活動,長官們也能口沫橫飛地暢言,無形之中告訴聽眾,我們在下、他們在上的差距,好像只有特定身份地位(職業/頭銜)的人們可以在台上得到大眾的尊崇,沒有這些名目,說話就不夠有份量。

曾經,我與同輩家人為了工人這樣的職業與長輩引起爭論,在於長輩曾對孫子說過:「要好好唸書,不然像爸爸在太陽底下勞動工作實在太辛苦。」(如圖

我非常討厭這樣的職業歧視,即便長輩喊冤說絕無歧視之意,只是想勸導孫子多唸書未來才有比較多選擇。然而這已經是種根深蒂固的階級與職業上不自覺的歧視,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做的就是教孩子將職業分貴賤,甚至教孩子輕視父親的職業。

我們的都市生活已經無法靠自給自足來滿足,我們享受著社會上無數人的服務和勞動,然而我們卻只教導著孩子要讀書上進,就可以賺大錢、在辦公室做輕鬆的事情、安穩過日子,倘若有人能「不勞」而「獲」則視為眾人欽羨的人生最高成就。

我覺得不可思議,完全沒有身而為人自我追求的目標,只是汲汲營營地逐利。

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辛苦的不是身就是心甚至身心煎熬兼具,每一份工作都有值得被尊敬的專業與價值,也不應該有「做著什麼行業所以覺得身份地位特別高或低」,只有夠認識自己特質的人,會在擅長的領域裡發光發熱、超越、成就自己。

所以,每次遇到長官致詞時,特別是有選舉目的的官員,我總是不耐煩,深感浪費生命,過度包裝的活動讓我們看不清辦活動的本質,更不想臣服在階級的金字塔裡。

回歸現實,的確沒有錢就辦不成事,很多活動要促成或長期投資都必須要金主,這是不爭的事實,在此謹表達希望有朝一日,支持孩子任何教育活動的大人們都能進步到「純粹支持」,不要再帶有利己的目的,那時也是我們社會真正重視教育、不再認為是可以等價交換之一門生意。

前一陣子看到這篇《沒有冗長致詞、入場表演、競爭比拼⋯⋯真正「以孩子為主角」、「以運動為目的」的芬蘭小學運動會》,而有所感觸,何時我們會走到這裡?

何時我們能擺脫致詞文化與階級迷思?

留言

相關文章